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台秤

我們家台秤有夠多、從15台斤~160台斤都有。而最常用的三種是15斤、30斤及125斤。15斤的秤以零售買賣為主如一般蔬果.鷄、鴨等。30斤的秤以少量高單價的魚貨。125斤則以大量籠裝的魚貨為主、一籠魚到30~40斤左右。 至於最大的160斤是用於秤大重量的物件、早期家裡養豬、賣成豬時也用它。
因長久沒使用、秤垂(法碼)都生銹、已失去原來的標準重量、現在看來是見證一個時代的重要量具。還有一種天平式、用大小圓型法碼的秤、一般在雜貨店使用、我們家也有、但沒有保留下來、很可惜。

古早五穀雜糧量具:
「斗」為早期用來量五穀雜糧的器皿、在實際應用上還要有一支「概」、「概」是用來平斗的小木桿。五穀雜糧倒入斗之後丶為使穀物平準丶便用「概」洽斗口推平丶將滿縊的部分掃去丶因此稱為「概平」。
除了「斗」之外還有比較小的量具、如一升/五合/二合/一合等量具、之前我們這一組量具都齊全、包括「斗」和「概」都有、休耕之後丶這些物件都散落、目前僅存一升及五合兩個量具。

備註: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十合。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竹籃與竹籮

竹籃與竹籮是平常生活很常用的物件、竹籃是菜櫥的輔助籃、一般鄉下生活較困難的家庭、家裡不一定有菜櫥、但竹籃一定有、大都會用鈎子吊在廚房的角落、籃子裡裝著食物或一些乾料。竹籃嚴然就是古早的菜櫥代用品。早期我們家廚房總是吊著3~ 4個竹籃。
竹籮比竹籃寬且深、它是農務用、最常見的就是挑地瓜、古早卯澳漁村家家戶戶都養豬、都會在山區種地瓜、地瓜收成就用竹籮裝、挑回家、好的人吃、次等的養豬。地瓜表面沾有土、一般都是直接到溪邊直接在竹籮內將地瓜洗乾淨再挑回家。
竹籮還有其他用途、如揷秧、割稻挑點心到田問給工作人員享用。早期還沒家族墓之前、祖先墓園散居各山頭、掃墓祭祖都用竹籮挑祭品。這些簡單的竹器、對鄉下人來說、特別管用、因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竹籃尺寸:籃徑46公分x高14公分
竹籮尺寸:籮徑50公分x高30公分
年 份:應用60年以上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粿印

農業時代的台灣丶每逢過年過節都會自已做些粿來祭拜。拜神明就做紅龜粿、掃墓祭拜祖先就做草仔粿。為了做粿、都要準有粿印(如果家裡沒有粿印、也會向鄰居借用)、早期粿印用木材雕刻丶後朝有塑膠模製。
粿印上的雕刻一般有烏龜外殼外形、中間帶一壽字、這些刻紋用來祈求長壽吉祥。也有刻錢幣及壽桃等都是福祿壽的象徵意義。社會由農業進入工業社會之後、分工越來越細、各家不再自行作粿、有需要直接到市場購買。粿印不再被需要、變成懐念的用品。
我們家的這兩個棵印有近百年歷史、也很久沒有用、能保留到現在、也算是不容易。多了一個漁村生活的記憶。
尺寸:1、大粿印27公分x15公分
2、小粿印24公分x11公分
年份:約80年以上

感胡仔
「感胡仔」是一種比較精緻的圓型竹編用具、這也是早期農業社會、少不了的用具。「感胡仔」最主要的功用是作粿、除了作粿之外、它還有很多其他用途、可以曬各種食物、曬收成種籽、放置待發酵的豆鼓、豆粕、或其他的農務用途。「感胡仔」確實好用。

尺寸:圓徑78公分×高11公分
年糕木槳
現在作年糕用生米漿加配料調勻、倒入模型中、放在蒸籠中蒸熟即成。而古早的方法是將磨好的米漿壓乾、經搓揉作成一個個如大甜甜圈的糯米糰、放在蒸籠中蒸熟。
然後在大鍋鼎裡、將糖溶為糖水至滾燙冒泡時、把一糰糰的熟糯米糰放入大鍋鼎中、用年糕木槳不斷的攪拌、讓糖水和糯米糰慢慢融合至漸漸呈現濃綢狀。這是古早的傳統年糕作法、就靠這支年糕木槳。

尺寸:長95公分×寬9.5公分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長板凳(椅條)

長板凳是搭配方型餐桌用、一張柴配4條長板凳、一條長板凳可坐三人、一桌坐十二人。長板凳台語叫「椅條」。長板凳除了當椅子之外、也可當作務的墊底。過年過節、阿嬤做粿會用二條「椅條」合併、在竹「感胡仔」上做「粿」。長板凳不用時、可以疊起來節省空間。
尺寸:長133公分x寬19.5公分x高45公分
年份:70年以上
矮長板凳
這張矮長板凳是阿嬤編草鞋用的工具椅、阿嬤不在之後曾被丟棄、是我從廢棄物堆撿回來的。長輩們認為這張矮長板凳沒作用。但在我知道這家具以後不會在有、我決定把它帶回台北、放在前陽台、每次出門穿鞋子都會用到它。舊舊的物料、且有濃濃的感情在。
尺寸:長100公分x寬17.5公分x高28公分
年份:約80年
簡便高腳椅與小板凳
簡便高腳椅與小板凳這些小物件、純粹是鄉下特有的自製小家具、在剩餘物料的充分利用之下的產物、將工匠用剩的餘料、祗講求實用、不求美感、這些簡便的高腳椅及小板凳就這樣鋸鋸釘釘就完成了。不要小看這些粗工做成的小玩意、可是最實用的東西。家家都有這種自作板凳。
之前、伯父腳力變差、走一段短短距離就得休息。因此在家附近的路邊擺放小板凳、當他走不動時、就可以坐在小板凳上休息。
尺寸:1、高腳椅長27公分x寬21公分x高45公分
2、小板凳長30公分x寬18公分x高21公分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木桶盤

還沒有塑膠製品的年代、很多傢俱及生活用品都以木材為材料、作成各種用品。「木桶盤」就是其中之一、「木桶盤」是用來擺放牲醴(三牲或五牲)用的方型大木盤、外加邊框、作工很精緻。
藉此單元來簡單介紹一下「三牲」、「五牲」是什麼?台灣民間祭拜品有所謂的「牲醴」、「牲醴」就有祭品分量之分、「三牲」就是三種祭品丶一般是全鷄、全魚、豬肉三種。「五牲」是鷄、鴨或鵝取一、魚、豬肉及豬肝或蛋類取一共五種、但我小時候看過用魷魚取代「五牲」之一。拜神用「五 牲」、拜土地公或灶神用「三牲」。「木桶盤 」的使用是將這些祭品擺放在「木桶盤」上、以示對神之敬意。
有了塑膠桶盤之後、「木桶盤」漸漸被取代 、早期我們家有兩個「木桶盤」很精緻、 後來不知丟到哪去?現在照片上的這個是我從海㔭外撿回來的、有點蛀、人家不要的、但對我來說如獲至寶、因這是漁村生活的一部份。
尺寸:寬60公分x深37公分×高6公分
年份:不詳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謝籃

謝籃用竹片編製而成、規格有大有小、有手提有挑式、有單層有多層、不一而止。一般手提的小謝籃、除了拜拜用之外、喜事也用.如向長輩祝壽或結婚嫁娶等。大謝籃可以擺放更多物品、重要的廟會活動、年度大拜拜等、總要準備較豐盛的祭品、牲醴、紅龜棵(麵龜)水果、酒、香蠋、金紙等等。
我們家就有兩個三層的謝籃、有大型的祭拜都用上它。拜拜就是一個心態、準備祭拜物品越豐盛、表示越有誠意、所以都會準備很多拜拜的東西。幾十年前的一組大謝籃一直保存至今、也成了回憶的一部份。
小謝籃尺寸:籃底直徑25公分x高35公分(單層)
大謝籃尺寸:籃底直徑40公分x高72公分(三層)
年 份;約70年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蒸籠

漁村有兩種蒸籠、一種是方型、另一種是圓型。方型由原木製成、一般家庭用都是兩層、當然有專業用多層蒸籠、那是外燴辦桌用。圓型蒸籠是用木片製作而成、上面蓋頂屬竹編。兩種蒸籠用途類似、過年過節較常用來蒸各種粿、如「年糕、「菜頭粿」、「粽子」(台灣北部粽用蒸、南部粽用煮)。
阿嬤的年代、過年過節粿做得特別多、多到發霉還吃不完。常常是切一塊發霉硬年糕、把霉擦掉就啃著吃。現在時代不同、小孩子不喜歡這種傳統的粿、作粿的機會越來越少、量也越來越小、這些蒸籠一直放在廚房的「樓拱頂」保存至今。
尺寸:方型長70公分x寬70公分x高37公分
圓型圓徑50公分x高20公分(原本有兩層、壞掉一層)
年份:應有80年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置物櫃

古早時代、大部分家具櫥櫃都是活動、放便移也使用。衹有床鋪是固定的通鋪(因為要能睡更多人)。照片上這兩個置物櫃、兩排全是抽屜的那一個放置在大廳後面、我們稱為「屏後」、放一些拜拜用的東西、如蠟燭、紅彩、八仙彩、供桌上的燈泡等、還有幾個抽屜當工具箱、放些常用的簡單工具、幾十年來一直在那裡。
另一個玻璃門的置物櫃、最早放在「店仔」、是祖父早期䦕雜貨店的置物櫃、擺放一些店舖的貨品、不開店後改成家用置物櫃、一直保存到現在、難得的是玻璃都保持完好如初。這設計有古早味、現在很少有這種窗型原木置物櫃。
早期家具都是原木製成、而且都是很好的木材。跟現在的夾板家具相比丶古家具的質感、耐用、精緻、這些古樸的原木家具、非常值得保存。
尺寸:1、全抽屜 寬64公分×深45公分×高96公分
2、玻璃門 寬111公分×深46公分×高109公分
年份:兩件置物櫃都應有近100年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大櫃(錢櫃)

大櫃是祖父當初開雜貨店時留下來的物件。當時擺放在「店仔」、我還記得兩端用磚頭墊高、大櫃的前面擺放一「大板椅」(「大板椅是一超大長板凳、長約180×寬50×高約45公分)、記得小時候、夏天常躺在「大板椅上睡覺。這張很棒的「大板椅」、因保管不良而腐壞、實至可惜。
這個大櫃至今保留下來、有一段曲折往事:當祖父往生之後、這個大櫃被挪到角落、在一個大颱風的侵襲、「店仔」灌進大量海水、這個大櫃泡在海水裡、等水退後、我用磚塊墊高、這時大櫃還完好、再經過一段時間去看、已開始長白蟻、我把白蟻清理之後、把之移到較乾較通風的角落、用樟腦油防蟲、無奈不扺白蟻、櫃底全腐掉、整個大櫃散成好幾塊、找木匠修、木匠回答:爛成這樣無法修理、為了保有此大櫃、祇好載回來自己處理。
先是把大櫃四邊調正、用石頭壓半天讓邊框固定、接榫回到定位、再用木屑和白膠混合均勻闌補腐蝕的木板、經一個月時間、連續補了五~六次第才勉強把殘缺的木板補起來、接著用新木板將櫃底補好。接著再固定櫃面與櫃蓋。重作內抽屜。最後用噴燈烤一遍、終於把大櫃修好、也保往這件兒時的回憶。
另一張大櫃是本村陳家所有、也因年久有點舊、但還算完整。

大櫃尺寸: 寬167×深76×髙51公分
年 份:約90年以上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桌蓋

桌蓋就是將桌上的菜餚用一個蓋子蓋起來。可防蒼蠅、蟑螂、老鼠或貓來偷吃。早期的竹編桌蓋可防塵又透氣、吃飯時間把桌蓋掀起來掛在牆上、吃過飯菜餚擺在桌上、用桌蓋蓋起來、省去收拾之麻煩、甚至晚上時間也把剩菜擺在桌上、用桌蓋蓋起來(當時還沒有冰箱)。若怕貓上桌去移動、上面會壓一張「古椅頭仔」、因此有代替菜櫥的功用。
早期使用竹編桌蓋、後來又有鋁製、現在是用可收張網狀桌蓋、進而不用桌蓋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圓板凳(古椅頭仔)

早期圓桌配圓板凳、一張圓桌搭配8~10張板凳丶它是實木加接榫工法做成、非常耐用、更早期有用烏心石木製作、那用個百年以上絕對沒問題。這種「古椅頭仔」一般高度約50公分左右。回憶小小孩時、要上餐桌吃飯、必須得爬上這張椅子、腳不夠長怎麼辦?大人抱你坐上椅子、不然你就得自己想法坐上椅子、先用身體扒在椅面、一隻腳先跨上椅面、再合兩手支撐、將另一隻腳帶上椅面。下椅就簡單多了、扒在椅面、一隻腳先落地、另一腳接著落地、這是小小孩上「古椅頭仔」的回憶。
坐上椅子不保證夾得到菜餚、為了夾到菜你得站起來、半扒在餐桌上、如果一個不小心、「古椅頭仔」會被踢倒、此時你反應炔、你就是扒在餐桌上兩腳懸空、不然你就是從餐桌上掉下來。這是用餐第二部曲。
尺寸:椅面28公分x高52公分
年分:80年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圓桌(餐桌)

這圓桌是家族一直以來的餐桌、從小孩爬不上椅子上桌吃飯、吃到大、吃到老。也是桌面和桌腳可以分開的活動桌。椅子可以移放在餐桌底下、節省空間。要移地使用也方便。祇有原木家具丶利用接榫方式製作的家具才夠耐用。
尺寸:桌面直徑103公分×高89公分
年份:約有70年以上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菜櫉

小時候家裡沒有冰箱、菜櫥就是廚房不可或缺的設備。菜櫥一般會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剩飯剩菜或需保存的食物、都會放進菜櫥內。 早期人們生活條件差、剩菜剩飯都會存放在菜櫥內、隔餐或隔天再拿出來 吃、不許浪費。以前這些食物放在菜櫥內為什麼不會壞?其實是因為以前
菜做比較鹹有關、再加上菜櫥通風、食物就比較不容易壞。如果要多放一二天丶那就將食物再熱過、放涼之後放進菜櫥。
菜櫥使用空間可分為三部分、上層用來放置菜餚及食材、下層存放置鍋碗瓢盤、並設有對開式的拉門。中間通常有一排抽屜、約二~三個丶抽屜放置餐具丶廚房用具及乾貨等。
菜櫥的4支櫥腳、會墊有陶製的墊物、此墊物四周有凹槽、凹槽內裝水、最主要隔絕螞蟻丶蟑螂丶壁虎等入侵。此櫥腳的設計巧思、比起現代的殺蟲劑更具環保觀念。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有了冰箱之後、都市已不再使用菜櫥、菜櫥在鄉下還有。我們家的菜櫥還在、祇是功能不同。剩菜及生鮮食材放冰箱、菜櫥變成放碗盤鍋具及一些乾貨的地方。

尺寸:1、寬115公分x深48x高192
2、寬92公分x深43x高169
年份:約60年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古早原木茶桌

這張茶桌也是祖父輩的物件、原來桌面壞了丶用夾板修過一次丶後因夾板不耐、堂哥把它丟棄在柴寮。趁翻修祖宅之便、把桌面用原木修回來丶使其恢復功能。回到它原來的位置。
早期家裡人多丶每天媽媽和伯母都燒一大壺茶擺放在茶桌上、旁邊荼盤放有七~八個茶杯、口渴了就會連灌好幾杯、一天要燒好幾壺才夠喝。桌上還放有舊式水銀保溫瓶。茶桌陪我們長大丶自然有濃濃的感情丶雖然桌面換過、但鋪上桌巾丶看起來和原來沒兩樣。
尺寸:直徑85公分x高78公分
年份:80年以上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實木椅組

這組實木桌椅組不知什麼時候擺放在祖厝客廳。我印象中早期正廳是擺放單人有靠背和有扶手的藤椅、曾修過一次、但還是不抵時間的破壞、現在還保有同一組的玻璃桌面的藤茶几。
現在的這一組實木桌椅組也用了幾十年時間、除了有點掉漆之外、實木完好、雖然不是很精緻的物件、但年代久了之後就有它的生命力、正與祖宅相映稱。
尺寸:1、三人座寬160公分x深60公分x高88公分
2、單人座寬60公分x深60公分x高88公分
3、茶 几寬40公分x深60公分x高53公分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拜神桌

拜神桌是擺放在供神桌前的方桌、此方型拜神桌、桌面和桌腳是可以拆御的活動式拜桌。在更早之前、我們家原有一張厚重、結實、非常穩固的方桌、我們還有印象、這張拜桌和供神桌是同一組合。不知何時換成現在的這張拜桌。
現在的這張拜神桌也有一個故事丶伯父在世的年代、想把拜桌重新油漆、漆後沒多久、新上的漆開始脫皮、這時比不漆更糟糕、但一直擺在那沒處理、也是在祖厝翻修時想和大門一起用脫漆劑來處理、沒想到脫漆劑竟然不發生作用、在姑且一試之下、一面用吹風機吹熱、同時用刀片刮除、結果可以把加上的漆去掉、但原漆的亮面既然光亮如鏡。原來這張桌是用生漆處理、可見目前的化學原料漆比不上以前的生漆、那為什麼現在不用生漆、我想除了生漆有顏色的限制之外、生漆的施工工序較繁瑣、人工成本增加。這種古早精湛的工藝、以後可能就慢慢消失了。
尺寸:寬99公分×深103公分×高91公分
年份:約80年以上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供神桌

供神桌就是「紅格桌」、這張供桌有一定的尺寸、要以木匠用的「文公尺」為準。古法製作供神桌、都會依規格尺寸製作。大堂哥曾把供神桌的座拆下、變得比較低、後來趁翻修祖厝時、重新把底座修復、並依木匠指導、將神寮底座再加兩塊木墊、使供神桌高度升高到4呎1的標準。
這供神桌也是祖父時代的物件、一直都是我們大廳重要的傢俱。雖然有點舊、但有濃濃的感情在。
供桌尺寸:寬193公分×深50公分×高114公分(不含墊木)
年 份:約80年以上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婚嫁米篩

這「米篩」是我媽結婚時用的「米篩」、依民間習俗說法、結婚當天新娘最大、但不得與天公爭大、因此要用「米篩」供新人上下轎(車)時、遮於頭頂。媽媽當時是坐花轎(前後各一人抬)嫁到我們家。
還有一說是「米篩」的「篩」和閩南語發音近「胎」、有俗諺說:「帶米篩進門、生兒會滿米篩」。還有、結婚當晚、要把米篩放在新床上、此舉意味著會生兒子的意思。媽媽結婚當時的「米篩」一直放在衣櫥裡、至今已保存70幾年了。
尺寸:直徑39公分×高3公分
年份:約73年以上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衣箱

衣箱也是古早輕型衣櫃的一種、也是用來裝衣物或比較貴重的物品、如金飾錢幣等。也是更早期簡便的嫁妝。我們家祖母留下來有二個衣箱、媽媽也有兩個。而且都是用很好的木材做成、年代久遠、木板都沒變型、也沒蟲蛀、妥善的保存至今。這些物件在古物店都還很常見。
衣箱尺寸:黑--66×38×27公分/土黃--67×41×34公分
年 份:約90年以上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梳妝台

梳妝台對女人來說是重要的必需品、就是古早的女人也要化妝。早期漁村有賣化妝品挑商、固定時間挑著兩箱化妝品到漁村來叫賣、吸到很多太太小姐們來買、俗話說女以悅己者容。
梳妝台也是古早嫁妝品項之一、早期化妝台是活動的、放在五斗櫃上面丶它是一只中間一個較大的抽屜丶兩邊各一個小抽屜、在兩邊小抽屜旁架起一面鏡子丶就成簡單型梳妝台、平常有一布簾遮住鏡面。
後來就改為和五斗櫃連在一起、在五斗櫃的上面加裝一面大鏡子、旁邊再加上小抽屜、放化妝用品、我們結婚就是這種連體梳妝台。現在則是在裝璜時梳妝台一致性現場製作、比較符合空間應用。
尺寸:長97×寬39×五斗櫃高73十鏡高72公分
年份:約50年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古早靠背椅

我們家有幾張古早木靠背椅、是媽媽的嫁妝丶媽媽那年代、女人出嫁都有陪嫁品丶這是傳統習俗。這幾張椅子在我們家已有幾十年。一直都放在房間、經過幾十年後榫頭有些鬆動、就被閒置在一旁、經我簡單修復後帶到台北家。越看越有味道、比新椅子更具生命力、加上是媽媽的陪嫁品的感情因素、我自然會喜歡、更會好好維護。
尺寸:1、椅面圓徑35.5公分x椅面高45公分x椅背高73公分
2、椅面圓徑36公分x椅面高48公分x椅背高76公分
年份:70年以上





百合花開

百合花開 春天的氣息、喚醒萬物爭相競逐。卯澳的百合花也在這行列中快速成長、有的含苞待放、有些已開出美麗的花朵、走在百合園中、微風中飄著淡淡的清香味。百合花盛開會在五月中。 歡迎各位朋友、利用假日到卯澳來賞百合花、呼吸一下海風的好空氣。一月份有參加種百合花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