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蓴又叫海萵苣(學名:Ulva lactuca)石蓴是-種薄平、長有固著器的綠藻植物、屬石蓴科石蓴屬、其邊緣有時為褶邊開裂、其葉通常長至18公分、半透明葉狀體、沒有葉柄、呈綠色或深綠色、長在潮間帶的海蝕平台或低潮帶海岸。
石蓴可食、嫩石蓴可做石蓴蛋花湯。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滸苔
滸苔(學名:Enteromorpha)石蓴科、滸苔屬。是綠藻植物。其通常生長在潮間帶、滸苔藻体直立、管狀中空、分枝細長衆多、主杆不明顯、嫩藻鮮綠色、老藻暗綠色。
滸苔是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脂肪、低能量、且富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天然理想營養食品的原料。小時候我們常跟着祖母到附近潮間帶的海蝕平台去採滸苔。經採、洗、曬之後`賣給食品工廠作為食品附加原料。現在好像沒人在收購曬乾的乾滸苔、也許是進口比較便宜。
滸苔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降膽固醇、增强機體免疫力、軟堅散結、消腫利尿及化痰功效。
滸苔是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脂肪、低能量、且富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天然理想營養食品的原料。小時候我們常跟着祖母到附近潮間帶的海蝕平台去採滸苔。經採、洗、曬之後`賣給食品工廠作為食品附加原料。現在好像沒人在收購曬乾的乾滸苔、也許是進口比較便宜。
滸苔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降膽固醇、增强機體免疫力、軟堅散結、消腫利尿及化痰功效。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黑尾刺尾鯛
黑尾刺尾鯛俗名倒吊(學名:Acanthurus nigricauda)棘尾鯛科。棲息在1~30公尺之台灣東部沿海及澎湖近海礁區、以藻類為食。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隨着成長而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列扁平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鳍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隨着成長、上下葉逐漸延長、體—致為紫灰色至黑褐色、鰓蓋上方、眼正後方、具〈-〉字形黑斑、在尾柄棘向前、亦具一黑斑、背鰭及臀鰭黑褐色、背鰭基底有一不明顯之紫色紋、鰭緣為淡藍色、尾鰭褐色、鰭緣為白色、基部具白色孤帶、胸鰭基部為黑色、餘淡白色。身長約40公分。
漁法:一般以流刺網或廷繩釣捕撈。觀賞食用兼具。〈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隨着成長而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列扁平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鳍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隨着成長、上下葉逐漸延長、體—致為紫灰色至黑褐色、鰓蓋上方、眼正後方、具〈-〉字形黑斑、在尾柄棘向前、亦具一黑斑、背鰭及臀鰭黑褐色、背鰭基底有一不明顯之紫色紋、鰭緣為淡藍色、尾鰭褐色、鰭緣為白色、基部具白色孤帶、胸鰭基部為黑色、餘淡白色。身長約40公分。
漁法:一般以流刺網或廷繩釣捕撈。觀賞食用兼具。〈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灰貂鯊
灰貂鯊或平滑鮫、俗名鯊條仔(學名:Mustelus griseus)皺唇鯊科。棲息於台灣北部、澎湖20~300公尺之砂泥底近诲沿岸、屬暖水性底棲之小型鮫類。以底棲動物為食、特别是甲殼類。胎生、胎兒具卵黃囊胎盤、連於母體子宮壁上、臍帶很長、子宫分成多室、胎兒各具一室、一胎可產5~16尾、出生時長釣28公分。
體長頗修長、最大體長約100公分、頭平扁、吻中長、呈抛物線、眼橢圓形、眼眶隆脊明顯、具瞬褶、前鼻瓣稍延長如葉片狀、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上下頜齒同形`齒平扁圓凸、噴水孔小、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腹、臀鯖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尾鰭上葉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較低、與後部間有-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一致為淺灰褐色、腹部淡色、體表無任何斑點。
漁法、以拖釣、拖绸等捕獲、卯澳漁村之前是用延繩釣捕撈。以夏、秋季量較大。(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體長頗修長、最大體長約100公分、頭平扁、吻中長、呈抛物線、眼橢圓形、眼眶隆脊明顯、具瞬褶、前鼻瓣稍延長如葉片狀、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上下頜齒同形`齒平扁圓凸、噴水孔小、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腹、臀鯖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尾鰭上葉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較低、與後部間有-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一致為淺灰褐色、腹部淡色、體表無任何斑點。
漁法、以拖釣、拖绸等捕獲、卯澳漁村之前是用延繩釣捕撈。以夏、秋季量較大。(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短身光鰓雀鯛
短身光鰓雀鯛、俗稱厚殼仔(學名:Chromis chrysura)棲息在6~45公尺深之礁區、及近海沿岸。經常是一大群生活於枝狀珊瑚叢中之上方盤旋、遇危險則急速躲入珊瑚枝芽間、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體長為體高的1.6~1.8倍、最大體長約14公分、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至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體被大櫛鱗、背鰭單一、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延長呈細尖形。體一致呈暗褐色、腹部偏淡、鱗片中央為黑色、胸鰭基部有一大黑斑、尾柄與尾鰭白色、尾鰭上下葉之背、腹緣具暗帶。有些魚身有黃色橫紋。
漁法: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漁民或釣友用磯釣方式為主。可食用或作為觀賞魚。(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體長為體高的1.6~1.8倍、最大體長約14公分、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至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體被大櫛鱗、背鰭單一、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延長呈細尖形。體一致呈暗褐色、腹部偏淡、鱗片中央為黑色、胸鰭基部有一大黑斑、尾柄與尾鰭白色、尾鰭上下葉之背、腹緣具暗帶。有些魚身有黃色橫紋。
漁法: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漁民或釣友用磯釣方式為主。可食用或作為觀賞魚。(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鈍頭錦魚(青礫仔)
鈍頭錦魚俗名青礫仔或四齒(學名:Thalassoma amblycephalum)隆頭魚科。一般棲息在近海沿岸礁區或潮間帶、約1~15公尺深處。成魚通常行一夫多妻的群居生活。成群的小魚喜在軟硬珊瑚礁表面巡游、主要攝取浮游動物為食。
魚體稍長具側扁、最大體長約16公分、吻部短、上下頜具一列尖齒、前方各具2犬齒、無後犬齒、體被大形圓鱗、頭部無鱗、背鰭前之胸部被較小魚鱗、尾鰭截形或略成凹形。成魚時為半月型。體色因魚齡大小與性别而差别極大。
雌魚自吻部至尾鰭基部具一黑色寬帶、色帶上方之頭與體綠色、下方白色、尾鰭白色。上下鰭緣橙色。雄魚紅色、體側具綠色垂直短紋、頭背及體側前端黃色、頭藍綠色、頰部與鰓蓋具二條金黄色斜紋、胸鰭黃色居多。外側具黑緣之藍斑。
漁法:-般多為船釣或磯釣、因其體色鮮䒏、適合水族觀賞用魚、亦可食用。漁村小朋友最會釣這種魚、可惜現在數量變少、幾乎看不到。四、五零年代、在卯澳灣的珊瑚礁區、隨處可見青礫仔。(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魚體稍長具側扁、最大體長約16公分、吻部短、上下頜具一列尖齒、前方各具2犬齒、無後犬齒、體被大形圓鱗、頭部無鱗、背鰭前之胸部被較小魚鱗、尾鰭截形或略成凹形。成魚時為半月型。體色因魚齡大小與性别而差别極大。
雌魚自吻部至尾鰭基部具一黑色寬帶、色帶上方之頭與體綠色、下方白色、尾鰭白色。上下鰭緣橙色。雄魚紅色、體側具綠色垂直短紋、頭背及體側前端黃色、頭藍綠色、頰部與鰓蓋具二條金黄色斜紋、胸鰭黃色居多。外側具黑緣之藍斑。
漁法:-般多為船釣或磯釣、因其體色鮮䒏、適合水族觀賞用魚、亦可食用。漁村小朋友最會釣這種魚、可惜現在數量變少、幾乎看不到。四、五零年代、在卯澳灣的珊瑚礁區、隨處可見青礫仔。(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西氏拟降頭魚(紅礫仔)
西氏拟降頭魚又稱竹葉鸚鯛、俗名紅礫仔(學名:Pseudolabrus sieboldi)。主要捿息於淺海岩礁。
體長橢圓形丶側扁、最大體長14公分、背緣與腹緣隆起、吻尖突、唇中等肥厚、上下頜等長、上下頜各具—引錐狀齒、前端具一對犬齒、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尖、體被中大圓鱗、鰓蓋骨無鱗、尾鰭後緣截形。體色橙色或紅褐色、眼上下各具一條相對平行線、下行線水平延伸至胸鰭基部上方(雄魚)、或鰓篕中部(雌魚)、背鰭有黑點。體側侧線上方具二條白色點狀列。
漁法:一般是以船釣或磯釣為主、因體色鮮艷、適合水族觀賞魚、亦可食用。伹目前數量很少、在卯澳灣可看到的紅礫仔、青礫仔很少、(因原來賴於生存的珊瑚礁區被破壞)。四、五零年代、在卯澳灣珊瑚礁、可看到數量滿多的紅礫仔魚。小時候的船板釣魚(此釣魚法在卯澳漁村FB之前有介紹)、主要就是釣紅礫仔、青礫仔、厚殼仔為主。(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體長橢圓形丶側扁、最大體長14公分、背緣與腹緣隆起、吻尖突、唇中等肥厚、上下頜等長、上下頜各具—引錐狀齒、前端具一對犬齒、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尖、體被中大圓鱗、鰓蓋骨無鱗、尾鰭後緣截形。體色橙色或紅褐色、眼上下各具一條相對平行線、下行線水平延伸至胸鰭基部上方(雄魚)、或鰓篕中部(雌魚)、背鰭有黑點。體側侧線上方具二條白色點狀列。
漁法:一般是以船釣或磯釣為主、因體色鮮艷、適合水族觀賞魚、亦可食用。伹目前數量很少、在卯澳灣可看到的紅礫仔、青礫仔很少、(因原來賴於生存的珊瑚礁區被破壞)。四、五零年代、在卯澳灣珊瑚礁、可看到數量滿多的紅礫仔魚。小時候的船板釣魚(此釣魚法在卯澳漁村FB之前有介紹)、主要就是釣紅礫仔、青礫仔、厚殼仔為主。(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鋸尾鯛(黑豬哥)
鋸尾鯛又叫三棘天狗鯛、俗名黑豬哥(學名:Prionurus scalprum)刺尾鯛科。分布於2~20公尺深之台灣各沿海海域、但以北部、東北部海域較盛產。洄游於礁區、屬雜食性魚種。以藻類及底棲性生物為主食。
幼魚體呈圓形、隨著成長而漸呈橢圓形、成魚後前額無突出之角狀骨、尾柄細長、有4~5個黑色固定之骨板、後3個盾板上的銳脊強大、頭中大、吻尖突、口裂小、上下頜等長、上下頜各具齒一列、前端八齒狀、後端鋸齒狀、體被細小櫛鱗、似鯊魚皮、背臀鰭低、尾鰭近截形或內凹、體一致為灰色或近黑色、尾柄棘溝黑色。成魚尾鰭後緣為白色、幼魚時則於尾柄後半到整個尾鰭均是白色。體長50公分。
漁法、以一支釣或延繩釣較長用之漁法、近海也用刺網來捕撈。料理前先汆燙、把皮上的-層櫛鱗去除、處理時要注意腸道有腥烈藻臭味、不可弄破、以免汙染肉質風味。鋸尾鯛可觀賞、可食用。〈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幼魚體呈圓形、隨著成長而漸呈橢圓形、成魚後前額無突出之角狀骨、尾柄細長、有4~5個黑色固定之骨板、後3個盾板上的銳脊強大、頭中大、吻尖突、口裂小、上下頜等長、上下頜各具齒一列、前端八齒狀、後端鋸齒狀、體被細小櫛鱗、似鯊魚皮、背臀鰭低、尾鰭近截形或內凹、體一致為灰色或近黑色、尾柄棘溝黑色。成魚尾鰭後緣為白色、幼魚時則於尾柄後半到整個尾鰭均是白色。體長50公分。
漁法、以一支釣或延繩釣較長用之漁法、近海也用刺網來捕撈。料理前先汆燙、把皮上的-層櫛鱗去除、處理時要注意腸道有腥烈藻臭味、不可弄破、以免汙染肉質風味。鋸尾鯛可觀賞、可食用。〈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褐藍子魚(臭肚仔)
褐藍子魚俗名臭肚仔或象魚(學名Siganus fuscescens)為藍子魚科藍子魚屬。主要棲息於太平洋區、水深1~50公尺之平坦底質淺水或珊瑚礁。於高緯度地區、則棲息於岩礁區或淺水灣。以各種綠藻或小型甲殼類為主食。臭肚魚因以藻類為食、在清理魚肚時、腸裡有海藻發酵的味道、甚難聞、因而有〈臭肚仔〉之稱。
臭肚仔體側上褐綠、下為銀白、雜以白微帶淺藍的圓斑。沿體縱軸排列成行、側線下、斑點大、成6行、側線上斑點小、排列約成18~20行、背鰭知臀鰭棘部具明顯缺列、尾鰭在幼魚時成淺凹形、成魚則呈淺叉形、受驚嚇時、體色變成暗棕、灰棕和白色交雜。背鰭硬棘13枚、軟保10枚、臀鰭硬棘7枚、軟條9枚、體長可達40公分、一般約20~25公分。鰭棘有側溝、會分泌毒液、被刺傷會麻痺。在漁村流行-句話:〈一、魟。二、虎(魚虎)。三、沙毛。四、肚臭〉。意思是被這四種魚刺到嚴重的先後排列、臭肚排在第四位。
捕撈方式有竿釣、刺網等。收魚時除了注意不要被鰭棘刺到之外、也要注意不可將腸管弄破、若不小心弄破、污染到魚體、就只有苦味和腥味、沒有美味。(因肚臭是煮湯的最佳魚之一)
卯澳漁村釣臭肚的漁法是在釣線上綁上-串4~6方鈎(一串約6~7排)、在鈎與鈎之間放上海藻、當臭肚來吃海藻時、瞬間用力舉竿、因有-長串漁鈎、有時一次可鈎起好幾條。早期釣臭肚仔也是漁村冬天的經濟來源之一。
臭肚仔體側上褐綠、下為銀白、雜以白微帶淺藍的圓斑。沿體縱軸排列成行、側線下、斑點大、成6行、側線上斑點小、排列約成18~20行、背鰭知臀鰭棘部具明顯缺列、尾鰭在幼魚時成淺凹形、成魚則呈淺叉形、受驚嚇時、體色變成暗棕、灰棕和白色交雜。背鰭硬棘13枚、軟保10枚、臀鰭硬棘7枚、軟條9枚、體長可達40公分、一般約20~25公分。鰭棘有側溝、會分泌毒液、被刺傷會麻痺。在漁村流行-句話:〈一、魟。二、虎(魚虎)。三、沙毛。四、肚臭〉。意思是被這四種魚刺到嚴重的先後排列、臭肚排在第四位。
捕撈方式有竿釣、刺網等。收魚時除了注意不要被鰭棘刺到之外、也要注意不可將腸管弄破、若不小心弄破、污染到魚體、就只有苦味和腥味、沒有美味。(因肚臭是煮湯的最佳魚之一)
卯澳漁村釣臭肚的漁法是在釣線上綁上-串4~6方鈎(一串約6~7排)、在鈎與鈎之間放上海藻、當臭肚來吃海藻時、瞬間用力舉竿、因有-長串漁鈎、有時一次可鈎起好幾條。早期釣臭肚仔也是漁村冬天的經濟來源之一。
小鱗瓜子鱲(黑毛)
小鱗瓜子鱲、俗名黑毛(學名:Girella leonina)舵魚科。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沿海、棲息於水深1~30公尺的岩礁區、屬雜食性魚類、與白毛一樣、冬天主要以藻類為食、夏天則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11~12月為其產卵期、此時為黑毛最肥美的時期。
黑毛體呈楕㘣形、側扁、體色為暗褐色、頭小吻鈍、尾鰭末端呈新月形彎入、在鰓蓋骨後緣及胸鰭基部處、各呈黑褐色。此外身體無其他斑紋、背鰭硬棘14~15枚、軟條13~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2~13枚、體長可達46公分。
黑毛是美味的食用魚、具高經濟價值、肉質比白毛更細嫩、以清蒸最佳。黑毛同樣是福連里漁民、冬天磯釣最具經濟價值之魚類之一。
黑毛體呈楕㘣形、側扁、體色為暗褐色、頭小吻鈍、尾鰭末端呈新月形彎入、在鰓蓋骨後緣及胸鰭基部處、各呈黑褐色。此外身體無其他斑紋、背鰭硬棘14~15枚、軟條13~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2~13枚、體長可達46公分。
黑毛是美味的食用魚、具高經濟價值、肉質比白毛更細嫩、以清蒸最佳。黑毛同樣是福連里漁民、冬天磯釣最具經濟價值之魚類之一。
南方舵魚(白毛)
南方舵魚又叫雙峰舵魚俗稱白毛(學名:Kyphosus bigibbus)舵魚科舵魚屬。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水深1~30公尺的温暖海域、淺灘。白毛多單獨活動、屬雜食性、冬天主要以藻類為食。夏秋季則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春季是產卵期。
白毛魚體呈青褐色、背部顏色較深、而腹側顏色較淡、有些身上有許多黃色縱斑、頭部白吻及眼至前鰓盖骨末緣、各有一條黃帶、臀鰭上硬棘甚短小、尾鰭分叉、上下葉端尖、背鰭、臀鰭、尾鰭基底、密被細鱗、背鳍硬棘11~13枚、臀鰭2~3枚軟條11~13权、體長可達75公分、一般約45~55公分左右。
白毛是美味的食用魚、肉質細嫩、生煎煮湯皆可、尤其是煮薑絲清湯、更是鮮甜。
白毛是福連里漁民很重要的冬天高價位的經濟魚類、老-輩的長者、靠一根長長的釣竿、一天可以釣上幾十斤。也可用刺網捕撈、尤其是颱風過後、很多魚會靠近海岸邊、每張刺網都是滿滿的魚。(近幾年因政府將卯澳灣列入栽培漁業示範區、禁用刺網捕撈、因此漁民少了這部分的收入。)
白毛魚體呈青褐色、背部顏色較深、而腹側顏色較淡、有些身上有許多黃色縱斑、頭部白吻及眼至前鰓盖骨末緣、各有一條黃帶、臀鰭上硬棘甚短小、尾鰭分叉、上下葉端尖、背鰭、臀鰭、尾鰭基底、密被細鱗、背鳍硬棘11~13枚、臀鰭2~3枚軟條11~13权、體長可達75公分、一般約45~55公分左右。
白毛是美味的食用魚、肉質細嫩、生煎煮湯皆可、尤其是煮薑絲清湯、更是鮮甜。
白毛是福連里漁民很重要的冬天高價位的經濟魚類、老-輩的長者、靠一根長長的釣竿、一天可以釣上幾十斤。也可用刺網捕撈、尤其是颱風過後、很多魚會靠近海岸邊、每張刺網都是滿滿的魚。(近幾年因政府將卯澳灣列入栽培漁業示範區、禁用刺網捕撈、因此漁民少了這部分的收入。)
鬼頭刀
鬼頭刀又稱飛烏虎或鯕鰍(學名:Coryphaena hiPPurus)鯕鰍屬。屬於遠洋魚類、常活動於海洋表層、以飛魚或其他表層魚類為食。在追逐獵物時、會像飛魚一樣向空中躍起、因食性持殊、故喜棲息於浮游在海上的.流木下方。也會受暖 流之影響而改變洄游路徑。常棲息於5~10公尺之溫暖海面表層。
鬼頭刀魚體延長侧扁、被小圓鱗、側線每側-條、囗裂寬略斜、下頜突出、背鰭1枚無硬棘、無離鰭、尾鰭深分叉、尾柄瘦强、胸鰭短小、且呈鐮刀狀、無鰾、鰓孔大、鰓蓋光滑、通常雄魚體長大於雌魚、雄魚體越長、大額骨越昂起、雌魚則呈弧形、存活時體色有閃光色彩、體長可達1公尺多。
平均壽命短於5年、成長速度極快、1年內就可以長成成魚、(因此、鬼頭刀是重金屬含量最低的大型洄游魚類)、在水温24°c以上、全年皆可在大海中產卵、產卵量極大、大型雌魚一次可產下上百萬粒卵。
昔日卯澳漁村鬼頭刀的產量不多、而是隨飛魚季節、同時兼捕。
鬼頭刀魚體延長侧扁、被小圓鱗、側線每側-條、囗裂寬略斜、下頜突出、背鰭1枚無硬棘、無離鰭、尾鰭深分叉、尾柄瘦强、胸鰭短小、且呈鐮刀狀、無鰾、鰓孔大、鰓蓋光滑、通常雄魚體長大於雌魚、雄魚體越長、大額骨越昂起、雌魚則呈弧形、存活時體色有閃光色彩、體長可達1公尺多。
平均壽命短於5年、成長速度極快、1年內就可以長成成魚、(因此、鬼頭刀是重金屬含量最低的大型洄游魚類)、在水温24°c以上、全年皆可在大海中產卵、產卵量極大、大型雌魚一次可產下上百萬粒卵。
昔日卯澳漁村鬼頭刀的產量不多、而是隨飛魚季節、同時兼捕。
飛魚
飛魚俗稱飛烏(學名:Flying fish)。因飛魚的種類很多、在此不標示科别和屬别。飛魚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
飛魚體態修長、稍稍側扁、長度-般為30公分、吻短、口小、眼大、胸鰭發達如翼、腹鰭也比較發達、尾鰭的下葉要比上葉長、由尾部迅速擺動、可達到極大的速度、然後躍出水面、張開胸鳍、可滑行百米以上的距離。
飛魚為暖水性魚類、喜歡群集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與其他頜針魚科一樣、通常生活在海面表層、繁殖期間會集中於海面的浮藻類或任何漂浮物上產卵。
飛魚受騖時會躍出水面、胸鰭張開、會在空中滑翔一段時間、這種飛行行為是為了躲避金槍魚、海豚、和鯕鰍的捕食。它們躍出水面以後、依然會像在水中一樣擺動尾部。因此飛魚在空中會以呈〈S〉形在空中擺動、由於飛魚是群居性的魚類、因此通常它們是一群躍出水面。
卯澳漁村以前捕飛魚的方法在之前的〈捕飛魚〉篇已介紹過、本篇不再重述。
飛魚體態修長、稍稍側扁、長度-般為30公分、吻短、口小、眼大、胸鰭發達如翼、腹鰭也比較發達、尾鰭的下葉要比上葉長、由尾部迅速擺動、可達到極大的速度、然後躍出水面、張開胸鳍、可滑行百米以上的距離。
飛魚為暖水性魚類、喜歡群集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與其他頜針魚科一樣、通常生活在海面表層、繁殖期間會集中於海面的浮藻類或任何漂浮物上產卵。
飛魚受騖時會躍出水面、胸鰭張開、會在空中滑翔一段時間、這種飛行行為是為了躲避金槍魚、海豚、和鯕鰍的捕食。它們躍出水面以後、依然會像在水中一樣擺動尾部。因此飛魚在空中會以呈〈S〉形在空中擺動、由於飛魚是群居性的魚類、因此通常它們是一群躍出水面。
卯澳漁村以前捕飛魚的方法在之前的〈捕飛魚〉篇已介紹過、本篇不再重述。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世界海洋日、貢寮保育區放流活動
每年6月4日是聯合國制定的世界海洋日、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呼籲全世界的國家、重視海洋保育、讓海洋資源能源源不絕。今年的重點是海洋減塑、呼籲大家不要讓大量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塑膠不但嚴重污染海洋環境、更因魚類誤食而造成死亡。
為了保育海洋、今年新北市政府和國立海洋大學合作、擴大舉辦放流九孔苗及花枝苗活動。除了邀請貢寮區各國小小朋友参與之外、還有萬里國中及三峽-所特色國中的同學也來参舆。(校名我忘記了)。
放流活動開始、由小朋友在海邊、將九孔苗及花枝苗交給專業潛水人員、帶到卯澳灣海域放流、也有部分九孔苗經由漁船放流、希望這些幼苗、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繁殖、讓海洋資源能良性循環。
為了保育海洋、今年新北市政府和國立海洋大學合作、擴大舉辦放流九孔苗及花枝苗活動。除了邀請貢寮區各國小小朋友参與之外、還有萬里國中及三峽-所特色國中的同學也來参舆。(校名我忘記了)。
放流活動開始、由小朋友在海邊、將九孔苗及花枝苗交給專業潛水人員、帶到卯澳灣海域放流、也有部分九孔苗經由漁船放流、希望這些幼苗、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繁殖、讓海洋資源能良性循環。
訂閱:
文章 (Atom)
百合花開
百合花開 春天的氣息、喚醒萬物爭相競逐。卯澳的百合花也在這行列中快速成長、有的含苞待放、有些已開出美麗的花朵、走在百合園中、微風中飄著淡淡的清香味。百合花盛開會在五月中。 歡迎各位朋友、利用假日到卯澳來賞百合花、呼吸一下海風的好空氣。一月份有參加種百合花活動的...
-
南方舵魚又叫雙峰舵魚俗稱白毛(學名:Kyphosus bigibbus)舵魚科舵魚屬。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水深1~30公尺的温暖海域、淺灘。白毛多單獨活動、屬雜食性、冬天主要以藻類為食。夏秋季則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春季是產卵期。 白毛魚體呈青褐色、背部顏色較深、而腹側顏色...
-
貼壁蓮又叫三角仙人掌(學名:Hylocereus undatus 〈Haw〉Br&R)仙人掌科、三角仙人掌屬。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為攀緣性肉質植物、全株綠色光滑、有附生習性、箜肉質、呈三角稜狀、老莖會木質化、蔓莖可達數十公尺以上。 稜上凹陷處各生1~3枚短銳刺、具芽眼、可由此...
-
漁舟蜑螺俗稱畚箕螺仔(學名:Nerita albicilla)屬於腹足綱、蜑螺目、蜑螺科、蜑螺屬。分布於台灣北部海岸、東北角海域及東部、南部岩礁區及各離島岩礁海岸。棲息在潮間帶的岩礫底、常常是群聚在一起、以微小的藻類為食、夜間活動。 夏秋之間、常在石礫上產下許多細小的卵囊、所產...
-
黑金剛螺又稱軍帽螺(學名:Neritina pulligera)屬於笠螺科笠螺屬。顏色由黑、灰、棕到接近紅色都有。殼形狀有點像壁蜒螺、但没有壁蜒螺那麽扁平。它愛翻泥和壁蜒螺一樣。黑金剛螺吸力强勁、如果用力拉扯、會導致它的肌肉和殼撕裂受傷、嚴重時甚至會死亡。 卯澳渔村坑內溪有很...
-
日本鯷俗名苦蚵仔(學名:Engraulis japonicws)苦蚵仔體成圓筒狀、略側扁、體長約8~10公分、腹部圓而無稜鱗、尾鰭基部有两大型鱗片、頭稍大、眼大、眼徑大於吻長、吻尖圓、囗大、上頜突出於下頜、上颌延長止於上鰓蓋骨前緣、鰓耙細長而密、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脱落、無側線...
-
鋸尾鯛又叫三棘天狗鯛、俗名黑豬哥(學名:Prionurus scalprum)刺尾鯛科。分布於2~20公尺深之台灣各沿海海域、但以北部、東北部海域較盛產。洄游於礁區、屬雜食性魚種。以藻類及底棲性生物為主食。 幼魚體呈圓形、隨著成長而漸呈橢圓形、成魚後前額無突出之角狀骨、尾柄細長...
-
青苧麻俗稱茶仔葉(學名: Boehmeria teacissima Gand.)、蕁麻科苧麻屬。分布台灣全境至中海拔之山谷、坡地、溪旁、河岸兩旁開闊地自生。 青苧麻是多年生草本灌木、高1~2公尺、莖直立、初期常由基部分枝。開花期則由分枝側生小枝。枝表面灰緑色、表面密被柔毛、幼枝灰...
-
台灣諺語大都流行在鄉下較多,用台語發音,非常傳神而富哲理。簡單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我整理了70幾句,將分次與各位分享這些諺語之美。每一句諺語用三段式表達: A、台灣諺語:用台語發音唸出,很傳神、學會將受益無窮。 B、國語注解:用成語或簡單的短句注解。 C、哲理詩句:諺語的哲理用...
-
若你喜歡釣魚、最好住在海邊、卯澳漁村就是好釣處、那天漲潮時分、他帶着釣竿、坐在高處的石頭上、將釣竿抛向海面、魚兒很快上釣、不到十幾分鐘、釣了將近十條、因漲潮時、魚會往岸邊游、這時候最容易釣到魚。其他的漁法也一樣、所以你在海邊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水〉、意思就是漲退潮潮差大的意思、漲...
-
釣岩蟹(白底仔)和誘毛蟹在方法上有點類似。毛蟹是在溪邊,岩蟹是在海岸邊。釣岩蟹是用一根釣竿、竿頭一端綁上一條釣線,線長約3~4m左右、線的下端綁着用漁網包住的魚肉或魚內臟等。就像釣魚方式將釣餌拋向岩岸邊或岩岸的浪花處。此時岩蟹會來咬餌,當岩蟹抓住魚網包時會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