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鷥(學名:Egretta garzetta)鷺科白鷺屬。白鷺鷥體長約60公分、全身羽毛白色、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期後消失、細長黑喙、黑腿黃脚掌。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的長翎、作為飾羽。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嘎嘎嘎的叫聲。白鷺鷥巢通常均粗拙簡單、以竹、樹枝為材、雌雄共築巢、孵卵及育雛、生性吵雜。
春夏多活動於湖沼岸邊、水田、河岸、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出現、以魚、甲殼動物和昆蟲、蛙類及各式魚蝦為主食、覓食時會用一隻脚在水中踩踏、幫助覓食。
白鷺鷥的台灣童謠:(請用台語唸)
白鷺鷥車畚箕、車到溪仔墘、
跋一倒、拾着二先錢、
一先儉起來好過年、
一先買餅送大姨。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麻雀
麻雀(學名:Passer montanus)雀科麻雀屬。麻雀體形較小、體長僅14公分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穀鳥特徵、雄雌同形同色、頭頂和後頸為栗色、面部白色、雙頰中央各自有一塊黑色色塊、是鑑別庥雀的関鍵特徵。上體褐色具黑色斑點、喙呈圓錐形黑色。足為粉褐色。
麻雀是雜食性鳥類、春夏昆蟲多、吃昆蟲、秋冬主要食物是各植物的種子果實。
麻雀繁殖始於每年3~4月間、用草莖、枯枝築巢、巢址常選擇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每巢產卵5~6枚、卵殼呈白色並有斑點、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雛期的親鳥禽捕捉大量的昆蟲。
麻雀的繁殖力很强、種群數量巨大、但必須関注的是近年來數量呈下降趨勢、因此任何未經允許之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均屬違法。
麻雀是典型親人種、活動區都在人類活動的環境範圍。它們的棲息所和覓食地、常就在城鎮或村落中。麻雀一年四季都是成群。
麻雀有正反兩面評價、在繁殖期、以昆蟲育雛、能消滅大量的害蟲。但到秋冬也會以殼物為食、嚴重影響農農業生產、就成了反面評價。
麻雀是雜食性鳥類、春夏昆蟲多、吃昆蟲、秋冬主要食物是各植物的種子果實。
麻雀繁殖始於每年3~4月間、用草莖、枯枝築巢、巢址常選擇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每巢產卵5~6枚、卵殼呈白色並有斑點、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雛期的親鳥禽捕捉大量的昆蟲。
麻雀的繁殖力很强、種群數量巨大、但必須関注的是近年來數量呈下降趨勢、因此任何未經允許之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均屬違法。
麻雀是典型親人種、活動區都在人類活動的環境範圍。它們的棲息所和覓食地、常就在城鎮或村落中。麻雀一年四季都是成群。
麻雀有正反兩面評價、在繁殖期、以昆蟲育雛、能消滅大量的害蟲。但到秋冬也會以殼物為食、嚴重影響農農業生產、就成了反面評價。
燕子
燕子(學名:Hirundo rustica)燕科燕屬的-種鳥類。燕子有著黑藍色羽毛和長而分叉的尾羽、身長15公分、喙和脚為黑色、叫聲為高音嘁嘁喳喳的聲音。它會在屋簷下銜泥築巢、而以許多害蟲為食、因此被認為是益鳥。
燕子每年繁殖2窩、大多在5~6月初或6~7月初、每窩產卵4~6枚、第二窩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鳥出殼、親鳥共同飼餵、雛鳥為20天出巢起飛、再餵5~6天就可以自己覓食。
漁村常可看到燕子成群停在電線上、也可看到在屋詹下築巢。圖中廟宇的部分是在卯澳利洋宫的屋簷下拍得的。
燕子每年繁殖2窩、大多在5~6月初或6~7月初、每窩產卵4~6枚、第二窩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鳥出殼、親鳥共同飼餵、雛鳥為20天出巢起飛、再餵5~6天就可以自己覓食。
漁村常可看到燕子成群停在電線上、也可看到在屋詹下築巢。圖中廟宇的部分是在卯澳利洋宫的屋簷下拍得的。
竹雞
竹雞(學名:Bambusicola thoracica)雉科竹雞屬之鳥類。主要棲息于山區、平原、灌叢、竹林及草叢。
竹雞全長約25公分、體型圓胖、體重200~250公克、大致是褐灰色系列、喉下粟色、下胸至尾下橙褐色、其上有半月形的棕色斑紋。竹雞善鳴叫、鳴聲尖銳而響亮、叫聲如〈雞狗乖〉〈雞狗乖〉的聲音。特別在繁殖期、連鳴不已。
每年3月進入繁殖期、雄竹雞具有獨佔地盤行為、雌雞產卵在4~5月份、在茂密的灌叢、草叢、竹林等地築巢、內鋪樹葉乾草、每窩產卵7~12枚、卵重約15公克。呈暗紅色或淡褐色、具棕色細點和淺灰色斑、由雌鳥孵卵、孵化期為16~18天、最長可達20天、雛鳥早成鳥、出殼後即可與成鳥一起奔跑、覓食。竹雞以雜草種子、蔬菜葉嫩芽、顆粒型果實為食。
以前村民會設陷井捕抓、現在沒人捕抓、但也很少看到竹雞。
竹雞全長約25公分、體型圓胖、體重200~250公克、大致是褐灰色系列、喉下粟色、下胸至尾下橙褐色、其上有半月形的棕色斑紋。竹雞善鳴叫、鳴聲尖銳而響亮、叫聲如〈雞狗乖〉〈雞狗乖〉的聲音。特別在繁殖期、連鳴不已。
每年3月進入繁殖期、雄竹雞具有獨佔地盤行為、雌雞產卵在4~5月份、在茂密的灌叢、草叢、竹林等地築巢、內鋪樹葉乾草、每窩產卵7~12枚、卵重約15公克。呈暗紅色或淡褐色、具棕色細點和淺灰色斑、由雌鳥孵卵、孵化期為16~18天、最長可達20天、雛鳥早成鳥、出殼後即可與成鳥一起奔跑、覓食。竹雞以雜草種子、蔬菜葉嫩芽、顆粒型果實為食。
以前村民會設陷井捕抓、現在沒人捕抓、但也很少看到竹雞。
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俗名斑甲(學名:Spilopelia chinensis)鳩鴿科副斑鳩屬。分布於亞洲南方開闊地、農地、都市等地區。
珠頸斑鳩體長在28~32公分、體重在125~180公克、比鴿子略小。後頸有黑底白斑的頸輪、翼淡褐色、有白色鱗狀紋。尾羽張開時、两侧尾端可見血色、嘴暗褐色、眼黄色、脚紫紅色。發聲時頸部羽毛會拱起、叫聱低沉、類似(咕-咕-咕—)
珠頸斑鳩的主食是果實、穀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會捕食昆蟲。主要在地面上覓食、有水時也會喝水`喝水方式是俯身吸水、與其他鳥類不同。如果地點許可、它們也會用水清洗身體。是典型的陸生鳥類、-般在草地知農田中覓食。珠頸斑鳩-般不會群居、而是單獨或成對出現。是温馴的鳥類。
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時身體會極度倾斜、並在繞圈飛行時舒展自己的雙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通常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期5~7月、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地方、再帶雌鳥去選、選-個雙方都認可的地方。築巢是一起築、用樹枝築巢、但也可能鵲巢鳩佔、佔用别鳥築的巢。
珠頸斑鳩一次生兩顆蛋、前後約差一兩天、約兩星期後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蛋而出。孵蛋、養育小斑鳩則由雄鳥和雌鳥輪流照料、餵食它們的鴿乳、經兩星期、小斑鳩就必須離巢、獨自生活。
珠頸斑鳩體長在28~32公分、體重在125~180公克、比鴿子略小。後頸有黑底白斑的頸輪、翼淡褐色、有白色鱗狀紋。尾羽張開時、两侧尾端可見血色、嘴暗褐色、眼黄色、脚紫紅色。發聲時頸部羽毛會拱起、叫聱低沉、類似(咕-咕-咕—)
珠頸斑鳩的主食是果實、穀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會捕食昆蟲。主要在地面上覓食、有水時也會喝水`喝水方式是俯身吸水、與其他鳥類不同。如果地點許可、它們也會用水清洗身體。是典型的陸生鳥類、-般在草地知農田中覓食。珠頸斑鳩-般不會群居、而是單獨或成對出現。是温馴的鳥類。
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時身體會極度倾斜、並在繞圈飛行時舒展自己的雙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通常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期5~7月、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地方、再帶雌鳥去選、選-個雙方都認可的地方。築巢是一起築、用樹枝築巢、但也可能鵲巢鳩佔、佔用别鳥築的巢。
珠頸斑鳩一次生兩顆蛋、前後約差一兩天、約兩星期後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蛋而出。孵蛋、養育小斑鳩則由雄鳥和雌鳥輪流照料、餵食它們的鴿乳、經兩星期、小斑鳩就必須離巢、獨自生活。
台灣藍鵲
台灣藍鵲又叫長尾陣(學名:Uroctssa caerulea)是台灣特有種、棲息於低海拔山地、性喧噪兇悍、為雜食性、捕食小型鳥、雛鳥、野鼠、蜥蜴或大型昆蟲等、木瓜等水果為其最愛。
台灣藍鵲身長60~65公分〈色含尾長〉、翼長18~21公分、尾長約40公分、嘴角紅色、眼睛虹彩黃色、頭至頸部、胸部皆為黑色、其餘部分大致是藍色。下腹羽毛略淡、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末端黑色、尾羽甚長、末端白色、除中央2根外、其他各羽中段黑色、尾下覆羽毛末端白色。
台灣藍鵲大都在樹林及雜草之交會地帶築巢、且多築於大樹之樹梢、其巢為碗狀、繁殖於3~5月間、每個巢通常有4~6顆蛋、性喜群居、在生育季節、親鳥育雛時、同族的鳥兒都會來幫忙哺餵幼鳥、具有强烈的護巢行為、對於侵襲者、會亳不留情的攻擊、直到對方離開為止。
我們家門前有好多隻藍鵲、每天早上或傍晚、都可看到藍鵲在樹林間穿梭、開始祇有兩三隻、現在可同時看到5~6隻在樹林間飛來飛去、時而追逐、時而打鬧。台灣藍鵲羽毛很漂亮、很討喜。本文附的照片大部分在我們家門前拍到的。
台灣藍鵲身長60~65公分〈色含尾長〉、翼長18~21公分、尾長約40公分、嘴角紅色、眼睛虹彩黃色、頭至頸部、胸部皆為黑色、其餘部分大致是藍色。下腹羽毛略淡、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末端黑色、尾羽甚長、末端白色、除中央2根外、其他各羽中段黑色、尾下覆羽毛末端白色。
台灣藍鵲大都在樹林及雜草之交會地帶築巢、且多築於大樹之樹梢、其巢為碗狀、繁殖於3~5月間、每個巢通常有4~6顆蛋、性喜群居、在生育季節、親鳥育雛時、同族的鳥兒都會來幫忙哺餵幼鳥、具有强烈的護巢行為、對於侵襲者、會亳不留情的攻擊、直到對方離開為止。
我們家門前有好多隻藍鵲、每天早上或傍晚、都可看到藍鵲在樹林間穿梭、開始祇有兩三隻、現在可同時看到5~6隻在樹林間飛來飛去、時而追逐、時而打鬧。台灣藍鵲羽毛很漂亮、很討喜。本文附的照片大部分在我們家門前拍到的。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劍尖槍烏賊(小卷/透抽)
劍尖槍烏賊俗名小卷或透抽(學名:Loligo edulis)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小卷胴部圓錐形、後部削直、胴長約為胴寬4倍、雄體胴腹中央具一條筋肉隆起、體表具大小相闊的近圓形色素斑、肉鰭較長、約胴體的3/5、後部略向內彎、两鰭兩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有差異、吸盤2行、各腕吸盤以第2、第3對腕上者較大。
小卷為淺海性魚類、適温於12~27度C、白天都棲息於中下層、夜間多活躍於中上層、隨季節不同、從20~210公尺水層中圴可發現。有春生群、夏生群、秋生群、每月平均生長约1.8公分、小卷是兇猛肉食性魚類、胃含物中以魚類出現頻率最高、也捕食大型浮游動物、蝦類以及本種柔魚之幼年個體。
小卷在自然海域中、全年都有繁殖活動(卯澳漁村產季大約在6~8月)、交配後不久即產卵、卵包在棒狀的膠質卵箱中、卵鞘長10~20公分、每個卵鞘中、包卵200~400個、一尾成熟的雌體約產卵鞘50餘個、總產卵量約1~2萬個。一年性成熟、產卵後親體相繼死去、孵化期約需一個月、剛孵化出的稚仔胴長約0.4公分。
卯澳漁村早期捕獲的小卷、量並不很大、最多-船-次捕獲幾百斤、體型大小都有、小則3~4公分、大則15~2O公分、-般約10~15公分為大宗。剛煮熟的小卷、撒上—層薄薄的鹽、熱熱的吃、非常鮮甜。
小卷胴部圓錐形、後部削直、胴長約為胴寬4倍、雄體胴腹中央具一條筋肉隆起、體表具大小相闊的近圓形色素斑、肉鰭較長、約胴體的3/5、後部略向內彎、两鰭兩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有差異、吸盤2行、各腕吸盤以第2、第3對腕上者較大。
小卷為淺海性魚類、適温於12~27度C、白天都棲息於中下層、夜間多活躍於中上層、隨季節不同、從20~210公尺水層中圴可發現。有春生群、夏生群、秋生群、每月平均生長约1.8公分、小卷是兇猛肉食性魚類、胃含物中以魚類出現頻率最高、也捕食大型浮游動物、蝦類以及本種柔魚之幼年個體。
小卷在自然海域中、全年都有繁殖活動(卯澳漁村產季大約在6~8月)、交配後不久即產卵、卵包在棒狀的膠質卵箱中、卵鞘長10~20公分、每個卵鞘中、包卵200~400個、一尾成熟的雌體約產卵鞘50餘個、總產卵量約1~2萬個。一年性成熟、產卵後親體相繼死去、孵化期約需一個月、剛孵化出的稚仔胴長約0.4公分。
卯澳漁村早期捕獲的小卷、量並不很大、最多-船-次捕獲幾百斤、體型大小都有、小則3~4公分、大則15~2O公分、-般約10~15公分為大宗。剛煮熟的小卷、撒上—層薄薄的鹽、熱熱的吃、非常鮮甜。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金帶細鰺(目孔仔)
金帶細鰺俗名目孔仔(學名:Selaroides lptolepis)鰺科細鰺屬。分佈於台灣各沿海、澎湖等。是早期卯澳漁村主要經濟魚產之一。
目孔仔主要棲息於10~25公尺深水域、經常成群巡游於近海、以覓食無脊椎動物、偶而也捕食小魚為生。早期卯澳漁村以舢舨船組(三船-組)、用傳統集魚燈的捕魚方法捕撈、現代也用集魚燈捕法、但多了遠洋的拖網。
金帶細鰺(目孔仔)魚體側扁、呈長橢圓形、體長約16~18公分、魚體高度略大於頭長、全身呈淺藍色、腹部較淡且帶銀白色、由眼後開始直達尾柄部有黃色縱帶一條、鰓蓋外緣有一明顯黑斑、胸鰭甚長、向後可達背鳍較長鰭條下方。側線直走部全被稜鱗、背鰭、臀鰭及尾鰭淡色至暗黃色、腹鰭淡色或白色。
目孔仔主要棲息於10~25公尺深水域、經常成群巡游於近海、以覓食無脊椎動物、偶而也捕食小魚為生。早期卯澳漁村以舢舨船組(三船-組)、用傳統集魚燈的捕魚方法捕撈、現代也用集魚燈捕法、但多了遠洋的拖網。
金帶細鰺(目孔仔)魚體側扁、呈長橢圓形、體長約16~18公分、魚體高度略大於頭長、全身呈淺藍色、腹部較淡且帶銀白色、由眼後開始直達尾柄部有黃色縱帶一條、鰓蓋外緣有一明顯黑斑、胸鰭甚長、向後可達背鳍較長鰭條下方。側線直走部全被稜鱗、背鰭、臀鰭及尾鰭淡色至暗黃色、腹鰭淡色或白色。
藍圓鰺(四破魚)
藍圓鰺俗名四破魚(學名:Decapterus maruadsi)鰺科圓鰺屬。分佈台灣各沿海、尤其以東北部為大宗。早期以舢舨船組、用傳統集魚燈漁法捕撈、盛魚期三載是常有的事、是卯澳漁村高經濟價值最主要漁產之一。近期以底拖網、圍網或定置網捕撈。
藍圓鰺最大體長為25公分、一般約20公分。體呈紡錘形、微側扁、下頜稍突於上頜、上頜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各具一列細齒、鰓蓋膜後緣平滑、背前鱗廷伸至瞳孔前緣上方、背鰭與臀鰭同形、背鰭前後各一、腹鰭也前後各-、胸鰭左右各一呈長形、體背藍綠色外帶黃色、腹部銀白外帶淡淡紅色。背鰭、胸鰭淡色或黃綠色、尾鰭為淡黃色。常聚集成群、巡游於近海水深10~100公尺之間。
藍圓鰺最大體長為25公分、一般約20公分。體呈紡錘形、微側扁、下頜稍突於上頜、上頜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各具一列細齒、鰓蓋膜後緣平滑、背前鱗廷伸至瞳孔前緣上方、背鰭與臀鰭同形、背鰭前後各一、腹鰭也前後各-、胸鰭左右各一呈長形、體背藍綠色外帶黃色、腹部銀白外帶淡淡紅色。背鰭、胸鰭淡色或黃綠色、尾鰭為淡黃色。常聚集成群、巡游於近海水深10~100公尺之間。
日本竹筴魚(硬尾仔)
日本竹筴魚俗名硬尾仔、(學名:Trachurus Japonicus)鰺科竹筴魚屬。竹筴魚棲息於海底水深10~50公尺礁石區、或有湧升流處。行動敏㨗、捕食小型蝦蟹類、朝夕常出現在海水表面。硬尾仔沿側線均有稜鱗、頭長大於體高、體色有兩種、沿岸捕撈者體清灰色、體高較小、外海捕撈者體偏黃色。鰓蓋後緣有一黑斑、眼徑較吻長為長、體側扁、口大而脆弱、體長可達18公分。現在我們在市面上的竹筴魚體型較大而且尾鰭是紅色、體長通常有25公分以上、這種竹筴魚俗稱赤尾仔。
硬尾仔也是早期卯澳漁村重要的經濟漁產之一、今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必須大型漁船到外海、以拖網方式捕撈。
硬尾仔也是早期卯澳漁村重要的經濟漁產之一、今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必須大型漁船到外海、以拖網方式捕撈。
四點青鱗魚(青鱗仔)
四點青鱗魚俗名青鱗仔(學名:Sardinella sindensis)、分布於台灣近海及澎湖、體延長而側扁、體長約12~14公分、腹部略圓、具稜鱗、脂性眼瞼發達、幾乎完全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等長、鰓蓋光滑、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臀鳍位於體之後半部、尾鰭深叉、體脊部青綠色。體侧下方和腹部銀白色、背鰭淡黃。產卵期在春季、最遲不會超過5~6月。
青鱗仔是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屬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如矽藻、撓脚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青鱗仔也是卯澳漁村的主要漁產之一、早期也是用傳統的集魚燈捕撈、後來也加入磞火的方式捕撈。魚獲量多時、也曬成魚乾。
青鱗仔是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屬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如矽藻、撓脚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青鱗仔也是卯澳漁村的主要漁產之一、早期也是用傳統的集魚燈捕撈、後來也加入磞火的方式捕撈。魚獲量多時、也曬成魚乾。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日本鯷(苦蚵仔)
日本鯷俗名苦蚵仔(學名:Engraulis japonicws)苦蚵仔體成圓筒狀、略側扁、體長約8~10公分、腹部圓而無稜鱗、尾鰭基部有两大型鱗片、頭稍大、眼大、眼徑大於吻長、吻尖圓、囗大、上頜突出於下頜、上颌延長止於上鰓蓋骨前緣、鰓耙細長而密、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脱落、無側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臀鰭起於背鰭基部後下方、尾鰭叉型、體背藍黑色、腹面銀白、體側具一青黑色寬縱帶、各鰭半透明。
苦蚵仔是近海洄游性魚類、有時可以外游至離岸1000公尺、一般都在海洋表層活動。伹有時可降至200公尺深之海域。以浮游動物為食、主要是橈脚類及海洋生物的卵及幼生。次年初春時成熟、大量由日本海域南下產卵、會引來大量的鯖魚、鰺、鬼頭刀等魚類掠食。
苦蚵仔於日本到台灣北部沿海最常見、每年4~5月及9~11月、苦蚵仔會大量洄游於台灣東北部產卵、此時就是苦蚵仔的盛產期。
苦蚵仔是卯澳漁村早期重要漁產之一、也是舢舨船組用傳統集魚燈捕漁法捕撈。盛產期和鱙仔同樣大宗。加工後行銷附近魚市場、或曬成魚乾、行銷全省各地。新鮮的苦蚵仔、煮苦蚵粥、非常好吃。
苦蚵仔是近海洄游性魚類、有時可以外游至離岸1000公尺、一般都在海洋表層活動。伹有時可降至200公尺深之海域。以浮游動物為食、主要是橈脚類及海洋生物的卵及幼生。次年初春時成熟、大量由日本海域南下產卵、會引來大量的鯖魚、鰺、鬼頭刀等魚類掠食。
苦蚵仔於日本到台灣北部沿海最常見、每年4~5月及9~11月、苦蚵仔會大量洄游於台灣東北部產卵、此時就是苦蚵仔的盛產期。
苦蚵仔是卯澳漁村早期重要漁產之一、也是舢舨船組用傳統集魚燈捕漁法捕撈。盛產期和鱙仔同樣大宗。加工後行銷附近魚市場、或曬成魚乾、行銷全省各地。新鮮的苦蚵仔、煮苦蚵粥、非常好吃。
日本銀帶鯡(丁香魚)
曰本銀帶鯡、俗名丁香魚(學名:Spratelloides gracilis)鯡科銀帶鯡屬。分佈於水深10~50公尺海域。
丁香魚體側有銀白色縱帶、幼魚不明顯、成魚則不易消失、上主上頜骨2片、上下頜骨約略等長、上下頜骨、鋤骨舌上圴有細齒、易脱落而變為無齒、腹缘鈍圓而無稜鱗、鱗片中型易脱落、腹鰭小型易破壞。背鰭有鰭條11~16枚、體長可達9.5公分。多出現在岩石海岸沿岸水域、且水色稍混濁之海面、以浮游生物為食。
丁香魚含有大量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預防和治療心血管、循環系統之疾病、具有特殊的療效。而腊溶性的VA、VE對人體防癌、延緩衰老、具有極重要的作用。
丁香魚在卯澳漁村產量不大、但它的經濟價值較高、是難得之魚貨。
丁香魚體側有銀白色縱帶、幼魚不明顯、成魚則不易消失、上主上頜骨2片、上下頜骨約略等長、上下頜骨、鋤骨舌上圴有細齒、易脱落而變為無齒、腹缘鈍圓而無稜鱗、鱗片中型易脱落、腹鰭小型易破壞。背鰭有鰭條11~16枚、體長可達9.5公分。多出現在岩石海岸沿岸水域、且水色稍混濁之海面、以浮游生物為食。
丁香魚含有大量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預防和治療心血管、循環系統之疾病、具有特殊的療效。而腊溶性的VA、VE對人體防癌、延緩衰老、具有極重要的作用。
丁香魚在卯澳漁村產量不大、但它的經濟價值較高、是難得之魚貨。
訂閱:
文章 (Atom)
百合花開
百合花開 春天的氣息、喚醒萬物爭相競逐。卯澳的百合花也在這行列中快速成長、有的含苞待放、有些已開出美麗的花朵、走在百合園中、微風中飄著淡淡的清香味。百合花盛開會在五月中。 歡迎各位朋友、利用假日到卯澳來賞百合花、呼吸一下海風的好空氣。一月份有參加種百合花活動的...
-
南方舵魚又叫雙峰舵魚俗稱白毛(學名:Kyphosus bigibbus)舵魚科舵魚屬。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水深1~30公尺的温暖海域、淺灘。白毛多單獨活動、屬雜食性、冬天主要以藻類為食。夏秋季則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春季是產卵期。 白毛魚體呈青褐色、背部顏色較深、而腹側顏色...
-
貼壁蓮又叫三角仙人掌(學名:Hylocereus undatus 〈Haw〉Br&R)仙人掌科、三角仙人掌屬。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為攀緣性肉質植物、全株綠色光滑、有附生習性、箜肉質、呈三角稜狀、老莖會木質化、蔓莖可達數十公尺以上。 稜上凹陷處各生1~3枚短銳刺、具芽眼、可由此...
-
漁舟蜑螺俗稱畚箕螺仔(學名:Nerita albicilla)屬於腹足綱、蜑螺目、蜑螺科、蜑螺屬。分布於台灣北部海岸、東北角海域及東部、南部岩礁區及各離島岩礁海岸。棲息在潮間帶的岩礫底、常常是群聚在一起、以微小的藻類為食、夜間活動。 夏秋之間、常在石礫上產下許多細小的卵囊、所產...
-
黑金剛螺又稱軍帽螺(學名:Neritina pulligera)屬於笠螺科笠螺屬。顏色由黑、灰、棕到接近紅色都有。殼形狀有點像壁蜒螺、但没有壁蜒螺那麽扁平。它愛翻泥和壁蜒螺一樣。黑金剛螺吸力强勁、如果用力拉扯、會導致它的肌肉和殼撕裂受傷、嚴重時甚至會死亡。 卯澳渔村坑內溪有很...
-
日本鯷俗名苦蚵仔(學名:Engraulis japonicws)苦蚵仔體成圓筒狀、略側扁、體長約8~10公分、腹部圓而無稜鱗、尾鰭基部有两大型鱗片、頭稍大、眼大、眼徑大於吻長、吻尖圓、囗大、上頜突出於下頜、上颌延長止於上鰓蓋骨前緣、鰓耙細長而密、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脱落、無側線...
-
鋸尾鯛又叫三棘天狗鯛、俗名黑豬哥(學名:Prionurus scalprum)刺尾鯛科。分布於2~20公尺深之台灣各沿海海域、但以北部、東北部海域較盛產。洄游於礁區、屬雜食性魚種。以藻類及底棲性生物為主食。 幼魚體呈圓形、隨著成長而漸呈橢圓形、成魚後前額無突出之角狀骨、尾柄細長...
-
青苧麻俗稱茶仔葉(學名: Boehmeria teacissima Gand.)、蕁麻科苧麻屬。分布台灣全境至中海拔之山谷、坡地、溪旁、河岸兩旁開闊地自生。 青苧麻是多年生草本灌木、高1~2公尺、莖直立、初期常由基部分枝。開花期則由分枝側生小枝。枝表面灰緑色、表面密被柔毛、幼枝灰...
-
台灣諺語大都流行在鄉下較多,用台語發音,非常傳神而富哲理。簡單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我整理了70幾句,將分次與各位分享這些諺語之美。每一句諺語用三段式表達: A、台灣諺語:用台語發音唸出,很傳神、學會將受益無窮。 B、國語注解:用成語或簡單的短句注解。 C、哲理詩句:諺語的哲理用...
-
若你喜歡釣魚、最好住在海邊、卯澳漁村就是好釣處、那天漲潮時分、他帶着釣竿、坐在高處的石頭上、將釣竿抛向海面、魚兒很快上釣、不到十幾分鐘、釣了將近十條、因漲潮時、魚會往岸邊游、這時候最容易釣到魚。其他的漁法也一樣、所以你在海邊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水〉、意思就是漲退潮潮差大的意思、漲...
-
釣岩蟹(白底仔)和誘毛蟹在方法上有點類似。毛蟹是在溪邊,岩蟹是在海岸邊。釣岩蟹是用一根釣竿、竿頭一端綁上一條釣線,線長約3~4m左右、線的下端綁着用漁網包住的魚肉或魚內臟等。就像釣魚方式將釣餌拋向岩岸邊或岩岸的浪花處。此時岩蟹會來咬餌,當岩蟹抓住魚網包時會抓得...